歐盟警示荷蘭受污染嬰兒奶粉銷往中國 感染致死率50%
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3月19日發布預警信息稱,一批次由荷蘭企業生產的嬰幼兒配方奶粉遭到致病菌阪崎腸桿菌的污染,且被污染的奶粉已被銷往中國、沙特阿拉伯、瑞士、英國和越南。
據系統顯示,本次阪崎腸桿菌是由奶粉生產企業自查時發現。
阪崎腸桿菌(又稱阪崎氏腸桿菌)是腸桿菌科的一種,能引起嚴重的新生兒腦膜炎、小腸結腸炎和菌血癥,死亡率高達50% 以上。目前,微生物學家尚不清楚阪崎腸桿菌的污染來源,但許多病例報告表明嬰幼兒配方奶粉是目前發現的主要感染渠道。
因此,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在2007年合編的《安全制備、貯存和操作嬰兒配方奶粉指導原則》中建議,應該讓嬰兒配方奶粉使用者了解,嬰兒配方奶粉不是無菌產品,可能含有引發嚴重疾病的病原體。正確配制和操作嬰兒配方奶粉可降低疾病危險。
上述指導原則建議受感染危險最大的嬰兒使用無菌的液態嬰兒配方乳。在沒有液態嬰兒配方乳的地方,使用不低于70℃水調配嬰兒配方奶粉可顯著降低危險。最大限度縮短從配制到食用的時間,以及將配制的喂養液貯存在5℃以下,也可降低危險。
指導原則指出,在生產過程中,嬰兒配方奶粉可含有阪崎腸桿菌和腸道沙門氏菌等有害細菌。這是因為使用目前生產技術無法生產無菌嬰兒配方奶粉。在嬰兒配方奶粉配制中,不適宜的操作方法會加劇這一問題。
認識到解決嬰兒配方奶粉中這些危害的必要性,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決定修改《國際嬰幼兒食品衛生規范法典》草案。這樣做需要得到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專門科學咨詢。FAO和WHO在2004年和2006年舉行的關于嬰兒配方奶粉中阪崎腸桿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兩次專家會議報告中提供了咨詢。這一咨詢的一部分包含了制定關于嬰幼兒配方乳粉配制指導原則的建議。
世衛組織世界衛生大會在2005年要求編制嬰兒配方奶粉配制、操作和貯存指導原則,以便最大限度降低對嬰兒的危險。
FAO/WHO關于嬰兒配方奶粉中阪崎腸桿菌的建議,包括對嬰兒配方奶粉中阪崎腸桿菌量化的微生物危險評估。危險評估的內容之一,是確定在不同配制、貯存和操作環境下降低相關危險的要求。阪崎腸桿菌危險控制原則也適用于腸道沙門氏菌。
相關閱讀
-
歐盟警示荷蘭受污染嬰兒奶粉銷往中國 ...
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3月19日發布預警信息稱,一批次... -
朱欣青攜手樂源股份規劃公司未來發展
在如今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的當代,總有些企業在人民群眾的呼聲中應勢... -
監管機制重中之重,ALLCCTC獨有的交易所...
日本當局正準備通過發布行政處罰通知來打擊加密貨幣交易,并暫停其... -
農行關閉快捷支付 存管有真愛
新聞速遞:最近,農業銀行正式下發通知,嚴禁將農行代收接口用于互... -
支付鏈:金融信任缺失將成過去式
最近,獨立電視新聞(ITN)一項關于金融行業的民調顯示:只有10%的受... -
十年磨一劍 寶沃BX7跨越時代的新生力量
寶沃BX7凝聚十年心血,傾力打造的回歸新作,定位于德國寬體智聯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