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歐科創承接亞創聯境內服務
亞洲產業科技創新聯盟(亞創聯)[1]日前將關閉[2]亞創聯在中國北京的辦公室,與有關部門繼續保持溝通,提交相關材料,亞創聯在中國境外工作不受影響。
有關中國業務的延續工作,暫由亞歐科技創新發展平臺(亞歐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網絡,是由亞歐區域53個國家、地區的技術創新組織作為成員單位加入的技術轉移創新載體)承接,亞歐科技創新發展有限公司承辦。
據亞創聯負責人介紹:亞創聯做為國際多邊契約化技術合作組織,是企業間的聯合體。是根據2008年國家六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推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的指導意見》 ,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是指由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或其他組織機構,以企業的發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為基礎,以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為目標,以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契約為保障,形成的聯合開發、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技術創新合作組織。
根據國家法律與政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是一種契約化網絡組織,一般是依托其責任單位運行,其成員單位按照權利、責任和義務約定共同而有區別的承擔其約定責任。
因為“亞洲產業科技創新聯盟”主要從事孵化前、競爭前、轉移前、擴散前、立項前、論證前等前端基礎性科技中介、中間試驗、技術轉移示范、生產力促進和科技集聚區系統導入服務工作,是產學研用協作化、社會配套體系化、產業價值鏈條化、支撐保障服務共享化等一條龍發展的產業組織形式,也是創新鏈、價值鏈、服務鏈的關鍵一環。
因破除“非法壟斷技術、妨礙技術進步”,承擔社會共性、通性的基礎工作,有一個共享、分享、共創、共建體制機制,在工作開展中存在一些社會公益服務內容,“亞洲產業科技創新聯盟”也是嚴格的按照國家有關管理規定,社會化活動委托或依托其他社會組織承辦,在國內參與社會化活動均歸口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管理,并做為其下屬企業技術創新合作平臺存在。
最新進展
亞洲產業科技創新聯盟是ASIA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 的中文譯名,由中日韓三國的科技企業和科研機構和部分地方政府部門、科技園區于2011年在韓國成立,是跨國科技創新主體群,在韓國被稱之為科技創新團(cluster),不屬于協會一類的社會團體。本聯盟作為科技企業和機構橫向跨國聯合體,以加盟合約的形式成立,職能活動為組織跨國技術聯合研發、跨國技術項目投資和科技園信息交流,從未開展發展公民會員或者團體會員、收取會費、會議費等有償服務活動。
亞洲產業科技創新聯盟秘書處
二0一八年四月十七日
據亞洲產業科技創新聯盟(亞創聯)成員單位——深圳前海智庫信息服務中心歐耘華先生了解:
亞創聯成立緣起
2010年11月中、日、韓三國的科技創新機構和企業在濟州島召開了東亞產業科技創新論壇,會上三國科技支援組織、科技園區、科技企業共同倡議發起成立產業科技創新機構合作機構——亞洲產業科技創新聯盟。
該機構原為韓國知識經濟部下屬的科技支援機構KIAT發起,最初的名稱是亞洲產業科技創新群(cluster),但中國參與的企業認為中國人不理解這個詞,而中國政府鼓勵企業之間建立橫向聯合的企業聯盟 [3] ,國家科技部等六部門也下發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4] 相關規定與辦法,為保持一致,故最終改名為聯盟(ALLIANCE),并與2011年12月3日在濟州島正式成立。
以上為亞創聯在韓國成立時照片
總部設在首爾,目的在于組織以中日韓三國為主的科研機構和企業進行聯合研發、聯合投資和信息交流活動。 [5]
2013后,因為韓國科技部門的調整,韓方對該聯盟的主導性降低,以中國科研企業和投資機構成為主要領導者和項目組織方,國家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 [6] --北京華國昆侖科技公司成為理事長單位。
現已經有中、日、韓、泰、印、馬登國家和中國香港、澳門及臺灣等地區的科技組織、行業協會、科技研發機構和企業加入到該聯盟。
亞創聯中國區域部分成員單位
成立的初衷和職能
根據2008年國家六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推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的指導意見》 [3] ,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是指由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或其他組織機構,以企業的發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為基礎,以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為目標,以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契約為保障,形成的聯合開發、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技術創新合作組織。
亞創聯最初組建的初衷,是通過組建企業和創新機構之間的橫向聯合平臺,在國內外建立起科技創新機構、科技投資機構和科技應用企業之間合作的穩定、密切的渠道,是一種創新機構橫向聯合的企業群。
從功能和宗旨上說,亞創聯是一個以研發、推廣與投資合作關系的創新機構群,其主要職能是組織成員企業、科技創新機構之間的聯合研發、重大技術項目的組合投資、渠道互通、資源共享。成員企業之間屬于合作伙伴關系,相互之間的關系,包括前沿性技術項目的聯合研發、技術轉移與聯合投資,都是較為長期和穩定的。這種關系有利于中長期技術研發和投資的協同進行與資金募集,降低中長期科技項目投資的風險,提高信息和資源的利用效率。
運行情況和成績
亞創聯于2013年9月應邀入駐中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 [7] 并成為這一國家技術轉移集聚區 [8] 的主要機構之一,組織了亞創聯的中韓等加盟企業在中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開展技術轉移、技術研發和科技項目投資活動 [9] 。
四年來,亞創聯和企業群在促進跨國技術轉讓與投資合作,組織聯合研發與項目投資,籌建高新技術信息、項目合作信息及相關資源的數據庫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得到了北京市政府和海淀政府的支持幫助,其運營平臺公司和理事長單位北京華國昆侖科技有限公司連續三年獲得北京市技術轉移后補助、海淀區技術轉移基金補助。2018年是第四年。
2014年12月,華國昆侖公司作為亞創聯平臺公司被科技部評為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 [6] ;2017年4月被北京市技術市場協會評為北京市2016年技術轉移優秀單位。
2015年4月6日亞創聯、中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韓國全羅北道創造經濟發明中心簽署了共建中韓技術轉移平臺協議,亞創聯負責籌建中心及相關信息系統。
通過與韓國科研機構的合作,先后獲得了某型跑車的整車平臺、設計動態參數系統及系列車型全套2D/3D圖紙(落地項目公司為龍獅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獲得了由德國人為主要核心技術團隊(通用芯片項目MPU、傳感器芯片項目SEMS)、位于美國硅谷的高端通用新芯片(PACT XPP CPU)項目(落地項目公司為紅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獲得了六氧化四砷抗腫瘤藥物項目(落地項目公司為天地散生物醫藥科技發展(北京)有限公司);
其他合作還包括LED芯片與照明燈具研發中心、現代觀光與設施農業、遠紅外治療癌癥驗證項目、現代有機食品生產與管理、配送系統;加密通訊、波浪能發電、等離子炬燃燒技術節能減排等重大項目。
歸口生產力中心協會管理
亞創聯在在開展活動與日常工作中遇到兩個方面的問題,即在與國內地方開發區和企業合作中,因為未在中國注冊,合作方存有疑慮 [10] ,導致很多尖端技術引進中途夭折,而亞創聯一旦登記為中國的協會機構,就無法吸收外國科研機構參與。
根據以往的工作情況和規范化發展需要,亞創聯于2017年向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申請,接受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指導,作為協會下屬企業創新群,將亞創聯的在華技術轉移合作項目歸口協會管理指導,并承擔協會在境外的部分技術項目交流和推廣,以上申請取得了協會的同意和批準。
通過與生產力中心協會的會員單位合作,在大數據基礎上的技術評價系統項目、科技股權交易平臺等項目上共同策劃、籌建和投資,取得了良好效果。
參考資料
· 1. 非法社會組織“亞洲產業科技創新聯盟”等被依法取締 .央廣網 [引用日期2018-04-17]
· 2. 亞創聯理事會申明 .亞創聯官網.2018年4月17日[引用日期2018-04-21]
· 3. 關于推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的指導意見 .國家科技部.2008年12月30日[引用日期2018-04-22]
· 4. 關于印發《關于推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與發展的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 .國家科技部.2010年1月4日[引用日期2018-04-21]
· 5. 中韓技術產業化合作網絡建設交流會在中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召開 .中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2018年4月12日[引用日期2018-04-21]
· 6. 科技部關于確定84家機構為第六批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的通知 .國家科技部.2015年1月12日[引用日期2018-04-21]
· 7. 中關村海淀園面向國際建設創新之城 .人民網北京.2015年4月21日[引用日期2018-04-21]
· 8. 我國首個國家技術轉移集聚區正式揭牌 .中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2013年9月13日[引用日期2018-04-21]
· 9. 技術轉移中心“搭橋”跨國合作 .新京報.2014年9月23日[引用日期2018-04-21]
· 10. 創新辦組織第二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試點中期進展交流 .國家科技部.2013年10月30日[引用日期2018-04-22]
· (歐耘華整理)
相關閱讀
-
亞歐科創承接亞創聯境內服務
亞洲產業科技創新聯盟(亞創聯)[1]日前將關閉[2]亞創聯在中國北京的... -
SUV中的佼佼者德國寶沃BX5
德國寶沃BX5是一款緊湊型SUV,雖然設計十分中庸,沒有驚艷的感覺,... -
互動、客流、熱區、人臉識別四重賦能,圖...
4月18日,2018廣東連鎖業大會在廣州東方賓館一樓國際會展中心盛大舉... -
《大轟炸》2100個特效鏡頭逼真再現空戰...
史詩戰爭巨制《大轟炸》由國家一級導演蕭鋒執導,采用全線奧斯卡獲... -
好車貸:互聯網金融對實體經濟影響與日俱增
金融要回歸本源,服從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把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作為金... -
“民建愛心圖書室”揭牌儀式啟動
情牽南鎮村,心系貧困生。捐一本書,書蘊力量遞真情,獻一份愛,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