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公告 >

              東溪村保存數十座書齋,書香人家比比皆是

              2023-07-11 09:40:36    來源:汕頭日報

              外砂街道東溪村,創建于元末明初,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清朝中期,東溪人乘紅頭船出洋經商發家致富,福蔭鄉梓,使村子成為遠近聞名的富庶之地,被稱為“金東溪”。難得的是,東溪人崇文重教,不管是經商還是務農,都喜愛讀書,致富了的東溪人在建屋的同時不忘建書齋、辦學堂。這個不到3000人的村子里,至今仍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書齋數十座,是名副其實的“書齋村”。


              (相關資料圖)

              攝影師楊松在參加龍湖文聯、龍湖攝影協會組織的專題活動中走進了東溪村,從此對這里的人文歷史深深著迷,他決心通過深挖東溪村歷史,用紀實的手法來再現東溪的前世今生,為村里拍攝一系列的人文影像。最近幾個月來,他只要有空就往村里跑,訪遍東溪的每個角落,了解到村里的很多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也搜集到很多人文攝影的拍攝線索。近日,記者在楊松的陪同下,走進東溪這個充滿濃濃書香味的文化歷史古村,去傾聽這個村流傳已久的動人故事?!?/p>

              書齋學堂遍村落 教育超前底蘊深

              東溪村至今還流傳著一首“書齋詩”,以24個書齋名押韻成詩:“倚南寄傲四時樂,有竹友蘭養花天;鳴樂兩琴挹友月,耕漁釣月繼輞川;榕蔭綠槐梧百尺,亦云聽鶯小香山;蓬東明新可讀趣,蟲二風月去無邊。”

              相傳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開始,村民王邦英后人歷時3年興建了“世德室”和4座豪宅,并創辦了“蓬東”“聽鶯”等四個書齋,之后村人爭相仿效,先后建成了幾十座精美逸致的書齋。

              像建于清道光年間的明新書齋,書齋主人王萬順是新加坡華僑,他經商致富后回鄉贍家置田、興學育才,讀書之風從此在這個家族傳承下來。民國初期,明新書齋開設公益夜校識字班,夜校老師是王萬順的兩位孫媳婦,她們沖破舊時對女性的束縛,積極動員村里女性入學接受教育,充分彰顯了這個華僑家族的開明有為。建于清光緒年間的樂琴書齋,當時則是音樂愛好者雅聚之所,書齋主人愛好古琴,他從新加坡過番回鄉后修建了樂琴書齋,終日在書齋內以琴會友,尋覓知音。書齋冠首聯“樂事靡涯春花秋月,琴心何在流水高山”,反映了書齋主人的高雅情懷。

              書齋眾多,使村里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圍,為村內子弟提供了良好的讀書環境,因此歷代也孕育出大批文人雅士,留下了大量文學著作;重學育才風氣的盛行,也促進了東溪村教育的進步。1929年,東溪興建了中山公園紀念孫中山先生,成為當時農村少有的公園。1930年,村里在宮前池建跳水臺,舉行跳水比賽。1932年,村修建了籃球場,更是開了農村籃球運動的先河。

              家風文化藏古宅 傳承孝義頌美德

              楊松在深入了解東溪村人文底蘊之前,首先就被村子潔凈舒適的環境所吸引。他發現,這里的村民不但愛讀書,且民風淳樸,心胸豁達。一個村子能形成如此統一的群體美德,必定有其內在的動因,這更加引發了楊松對東溪村文化歷史的研究興趣。

              楊松說,東溪最吸引他的地方,就是這里濃厚的文化氣息。崇文重教和耕讀文化的傳承,使整個村子別有韻味。直至今天,東溪村對后代注重素質教育的風氣依然濃郁,他常在村里探訪村民家庭,發現從田里農忙回家的農民,也有雅興揮毫潑墨;這里的孩子大多喜歡書法繪畫,在他們身上可以看到“耕讀家風”文化傳承的深刻影響。

              今年來,東溪村進行了人居環境的升級改造,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村民也自覺行動起來,配合村深挖東溪文化底蘊之風,自發對自家老宅、書齋進行保護修繕,還原書齋舊貌,打造新時代的文化服務活動空間,使整個村子由里到外更好地復原了深厚的文化底色。

              “七家內”是東溪村的一個書香門第,長輩歷來非常重視教育,勉勵子孫專心讀書、考取功名,子孫不負眾望,在三十年間考取了“七個半”秀才(其中一位考取了“佾生”,稱“半個秀才”),在村中傳為佳話。王景仁是“七家內”的秀才之一,是周邊地區有名的詩人詞人。他也是粵東名士陳慈黌胞弟陳慈云的家庭教師。在王景仁去世之后,陳慈云為感念師恩,收集王景仁詩作刊刻為五卷《小輞川詩集》,現原著收藏在廣州中山圖書館和汕頭圖書館。

              如今,七家內在子孫后代的精心修繕下,再現了文雅古風,也吸引著外來游人登門探訪,而七家內的主人面對陌生訪客無不熱情相待,讓游客體驗到古人高山流水會知音的淳樸之風。王金禮是王景仁的第五代孫,他小時候經常聽長輩吟誦先人詩詞、古文,講述本村鄉土人情,漸漸愛上了東溪的民間文學,近年來致力于東溪村民間遺稿、軼聞的收集整理。今年,民間文學“金東溪傳說”入選龍湖區第九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王金禮也成為“金東溪傳說”的主要講述人,繼續傳承弘揚文化家風。

              楊松說,像七家內這樣的書香人家在東溪村比比皆是。東溪村的很多傳統建筑都蘊藏著深刻的家風文化。像衍德祠的門樓就有“耕讀家風”題字,很多裝飾圖案更是蘊含對后人的勸誡,提醒后人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要珍惜時間,多學習提升自己,遠離“黃賭毒”等。正是傳統家風的浸染,才造就了村民友善的性格和豁達的胸懷。

              拍古村最美“寫真” 人文攝影探根源

              經過多次浸入式體驗,楊松覺得,光是用風光照片來表達,很難體現出東溪村獨特的魅力。他決定將更多目光放在人物身上,從人文情懷的角度去挖掘這個村歷史文化的根源所在。在這幾個月時間里,他和村里的老人、文化傳承人、文史愛好者、東溪小學的老師和學生們多次接觸,獲得了很多靈感和線索,決定在這里創作一系列的人文攝影作品。

              在短短幾個月時間里,楊松多次走進東溪村,拍攝了數千幀攝影作品,目前已初步篩選出100多幀,近期將由龍湖文聯結集出版。但他表示,這只是探尋東溪人文攝影的一個初步階段,接下來,他還計劃在東溪村設立一個影像館,給村民免費拍攝家庭照,為形成東溪“影像志”做鋪墊。

              關鍵詞:

              相關閱讀

              亚洲熟妇av午夜无码不卡| 亚洲av丰满熟妇在线播放|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妻| 亚洲 日韩 色 图网站| 2020年亚洲天天爽天天噜|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自偷精品视频自拍|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日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网站| 亚洲视频免费一区|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精品美女网站|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蜜桃|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四虎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古代| 亚洲免费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bv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日韩亚洲精品福利|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国产亚洲A∨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亚洲日本人成中文字幕|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级|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男人的天堂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