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基金 >

              烏克蘭華商:倉庫留著千萬元貨物,無法拋下

              2022-03-30 09:47:44    來源:燃次元

              2月24日,俄烏戰爭第一枚炸彈爆炸。2月28日,中國駐敖德薩總領館開始撤僑,至3月9日,5000余名中國公民撤離到烏克蘭周邊國家。

              “原本我個人想法是不離開烏克蘭的。從敖德薩大使館開始出發,一路過來有9個檢查站,都是真槍實彈的,看見人都涼了一半,心想,我還要那些東西(指財產)干嘛?”烏克蘭敖德薩中國商會執行會長王淑龍告訴燃財經,如今他已經在羅馬尼亞的旅館安然住下,這一路感慨很深。他說,多得領事館和羅馬尼亞麗水同鄉會的全力護航。

              但是,來自浙江麗水的王淑龍,沒有計劃就此回國,“在敖德薩外貿批發市場‘七公里市場’的倉庫里,我還有兩千多萬元貨值,加上還在海上漂著的三個貨柜,近三千萬元貨值,我沒辦法就這樣扔下回國。”

              王淑龍告知燃財經,在烏克蘭,浙江麗水籍的華商,占據80%以上的鞋服市場。如今,他們留存在烏克蘭的產業,少則幾百萬元,多則上億元,這還不包括各家族的不動產等私人財物。目前,留守在羅馬尼亞的麗水籍烏克蘭華商,還有200多人。

              來自浙江麗水青田縣的張國華,如今留守在匈牙利,近期也不打算回國,“貨太多了,畢竟是自己的貨,不能真正完全拋下。”他告訴燃財經,烏克蘭倉庫里也壓貨近1500萬元。

              好在疫情期間,王淑龍和張國華等烏克蘭華商已經安排了一批家人回國。“從年輕小伙時候來烏克蘭,如今我已經當外公了。在烏克蘭,我們算大家族,有50多號人。2020年疫情一開始,我們一半人撤回國了,都是生意上幫不上忙的小孩們。”王淑龍說,現在家族還有10人留在羅馬尼亞,等待戰事緩和,他們要返回敖德薩。

              烏克蘭敖德薩中國商會常務副會長葉少東在2019年12月回國,此后碰到疫情,他便一直留在國內,只在敖德薩保留五六個員工。“現在就是希望趕緊和平下來,過去再甩一點貨出去,然后可以就撤出烏克蘭了。”他告訴燃財經,疫情期間已經不再發貨到烏克蘭,現在倉庫剩余貨量不多。

              根據最新消息,烏克蘭與俄羅斯于3月28日展開新一輪談判,談判為期三天、在土耳其舉行,此輪談判或有望達成和平協議。

              此前生活在基輔的烏克蘭華僑華人協會副會長杜少甫,則于2月28日帶著烏克蘭妻子和兩個孩子自行逃離烏克蘭。他告訴燃財經,自駕整整三天到達才匈牙利布達佩斯,并于3月12日乘坐中國國航(行情601111,診股)回到山東濟南,于官方安排的旅館隔離。3月26日,他們得以在濟南市內自由活動,后面他計劃先回老家河北涿州。

              “從來沒想到戰爭離我們這么近。這一路太不容易了,中間的辛苦難以描述。”不同于上述烏克蘭華商,杜少甫還是位頗有影響力的抖音網紅,即便回國,他也能照常營生。接下來,他的初步計劃是:去海南生活。

              根據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統計,在烏6000余中國同胞中,有1000余人自行撤離。王淑龍和杜少甫都指出,仍有一批僑民因為經濟條件不好或家人證件不齊全等種種因素,無法撤離烏克蘭。他們唯有等待戰爭結束。

              撤離“第二故鄉”烏克蘭

              早在1996年,22歲的王淑龍就從北京去到烏克蘭。一開始在基輔從事服裝貿易,1999年,他到烏克蘭港口城市敖德薩的七公里市場經營鞋類批發的外貿生意,耕耘至今。

              3月1號,在中國駐奧德薩總領事館,共有11輛大巴車出發撤僑,當天撤離的僑民有600多人。王淑龍回憶道,當天車隊氣勢拉滿,前有警車開道,后有大使館跟車,綿延100多米,“烏克蘭人、越南人等的私家車,排在我們后面一起過去,他們看到都豎起大拇指。”

              這一行,王淑龍拖家帶口,家族再加上朋友,一共35個人在車上。3月2日晚,他們才到達羅馬尼亞境內。

              作為浙江華商群體的一份子,這次撤離中,王淑龍感受到麗水同鄉會的團結和實力,內心充滿感激。

              原來,早在出發之前,王淑龍已經通過“麗水市青田公安局警僑驛站”的微信群聯系到羅馬尼亞麗水同鄉會會長金利波,“記得當時通電話,我跟他說,我這邊有35個人,請他幫忙租11個房間,最好都帶廚房。掛完電話我一想,我這逃難,還要求這么高,沒想到隔天就回復我,他找到了。”

              “開始撤僑之前,我們就已經拉了群,說不管去哪一個方向,從敖德薩出發的話,摩爾多瓦商會、使館和羅馬尼亞商會、使館,以及一些志愿者,都能給我們精準對接。”3月2日,他們的撤僑大巴一到羅馬尼亞邊境,麗水同鄉會安排的大巴已經停在那里,直接將他們一家送到同鄉會事先租好的房子,“當晚10點多,金會長還與志愿者一起來給我們難民接風洗塵。”

              根據王淑龍介紹,浙江麗水市政府外事辦、麗水市公安局警僑驛站都建立有全球華僑的微信群,不管去到哪個國家、地區,都能獲得商會、同鄉會等民間組織的大力協助。

              “這次幫助我們的羅馬尼亞麗水同鄉會,他們集資了37萬歐元,接待了900多位烏克蘭僑胞,都是吃住全免。”王淑龍說,此外浙江的還有溫州同鄉會、臺州同鄉會以及青田商會,整個羅馬尼亞僑團都在協助此次大撤離。

              燃財經獲悉,3月4日,中國首架烏克蘭撤僑包機從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啟程回國,陸續包機13架,每趟航班約250人,機票價格為1.8萬元/人(兒童1.4萬元/人)。

              王淑龍等200多人沒有包機回國。因為他是敖德薩中國商會執行會長,浙江麗水市政府僑辦等部門人員還讓他為華商做思想工作,勸大家包機回國。

              “我說我連自己都說服不了,怎么勸別人?都說‘錢財乃身外之物’,但說得容易,輪到自己,扔不下手。僑胞都生根了,一大批產業在這。很多人回國照樣也有吃有穿,但不是那么一回事了。”他無奈地告訴燃財經,還是家產太多了。只有留學生和中資企業,才能說走就走,沒有牽掛。

              撤僑之前,王淑龍還與敖德薩中國商會常務副會長周小平一起商量,雇傭了留守在烏克蘭的中國人看守倉庫。他們找到5個中國人,每人月薪1500美元,由他們24個小時輪班看守,半個小時發一次視頻匯報。安全起見,保安都配備了狙擊槍、AK47等武器。“目前而言,倉庫還是安全的。”

              烏克蘭華商三十載

              “1996年,我們麗水包括青田一班朋友,五六十個人過來,放眼看去,幾乎都賺到錢了。”王淑龍指出,1996年去烏克蘭的浙江華商,可以說是最早的一批人了。再早幾年去的,多是求學的北方人,經商的南方人很少。

              如今,最早的這批華商,僑三代都有了。“在七公里市場,我是光著膀子,從一無所有,一箱一箱賣出去才積累出來的財富,慢慢才做成今天這樣子。”王淑龍說,從無到有這批華商,生意都是做得挺好的。只是沒想到,一場戰爭,又回到從前了。

              位于敖德薩的七公里市場,是烏克蘭最大的貿易批發市場,也是除了俄羅斯莫斯科阿斯泰市場之外,歐洲最大的批發市場。一般而言,敖德薩港口清關的貨物,就會直接運到七公里市場的倉庫。實際上,這個市場就是由集裝箱組成的露天市場,往往上下柜一放,上層放貨物,下層就是店面。

              “環境很惡劣,尤其冬天零下十幾二十度,能凍死人。”王淑龍說,這樣的情況持續很多年,“直到2018年8月,我們商會13個人投資一千多萬美元,將七公里市場一個位置相當好的停車場改建成三條街,成為我們華商的貿易批發市場‘中國街’。同樣是上下層集裝箱,但店面擴大一倍,從此告別那個冬冷夏熱的時代。”

              七公里市場有6萬多個店鋪,其實中國人占比少數,還有敘利亞、阿富汗、越南等國家的人,而主力仍然是烏克蘭當地人。中國人掌控的領域,主要是鞋服等紡織輕工業產品,僅浙江麗水商人,就占據了烏克蘭八九成的市場

              王淑龍指出,華商一般都是從中國進貨,大多數都是從溫州、廣州、義烏、成都、洛陽這幾個城市批發,遠一點的還有石家莊。“我一般直接從國內廠家或義烏、洛陽的檔口點貨,發貨柜到敖德薩港口,清關之后運到七公里市場倉庫,然后批發出去。”

              王淑龍告知燃財經,烏克蘭的鞋業等輕工業不發達,當地鞋子加工廠的產量大,但款式很少,尤其是真皮這一類,主要依靠中國進口。“最早的時候,我們試過一個貨柜都是一個款式,后來發展到一個貨柜能有100種款式,比較超前。”最近他到羅馬尼亞的紅龍市場閑逛,發現烏克蘭的鞋產品,超前羅馬尼亞一兩年。

              張國華和葉少東,同樣是1999年來到烏克蘭敖德薩,在七公里市場做外貿批發生意。

              1999年3月,由于親戚在烏克蘭敖德薩,張國華也出去。同年11月,他回到浙江義烏工廠進貨,開始經營箱包批發生意。后來,他基本從河北保定白溝鎮的箱包基地和廣州的工廠訂貨,發到烏克蘭。

              剛開始的時候,做箱包的華商并不多,張國華的市場占有率能超過50%,銷量好的時候,一年能賣六七十個貨柜(一個貨柜體積68立方米)。后來,大家都開始做了,市場上箱包貨量起來了,現在他一年只能賣十五六個貨柜。

              “我年齡在這,算是這個領域的頭部商家了,但這幾年僑二代年輕人起來,做得比我們好。”張國華告訴燃財經,從整個烏克蘭箱包市場來看,大都是中國商家,部分土耳其的,當地人較少,“烏克蘭(箱包)加工廠規模不大,而且原材料也是從中國進口。”他介紹道。

              葉少東原本在羅馬尼亞,1997年想去南斯拉夫,但那邊在戰爭,于是申請烏克蘭的簽證,于1999年去到敖德薩。

              2000年,葉少東開始做鞋類批發。但逐漸地,他發現,市場上70%的華商都在經營鞋業,競爭激烈。2004年,他轉行做牛仔服裝,“當時服裝占比只有兩三成,就是說港口的5000個貨柜里,4000個都是鞋子的,只有1000個是服裝的。”

              2007年,葉少東在國內廣東辦工廠,自己生產牛仔服裝,直銷烏克蘭,利潤大幅提升。但后來,牛仔市場的競爭也加劇,“一開始牛仔褲破的都能賣,現在是東西要好,還要便宜,但貨量還跑不起來,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后,生意越來越做不下去。”他說道。

              2020年全球疫情,也給七公里市場造成很大沖擊。王淑龍說,到2021年底,中國街多次關停。疫情也讓跨境物流困難重重,尤其是火車陸運的貨物,原本兩三個星期可以送達,當時延長到兩個月至半年。

              在烏克蘭二十六七年,王淑龍一干人,經歷了三次經濟危機,一次疫情,以及兩次戰爭。而伴隨這一系列歷史進程,烏克蘭華商的生意日漸步入困境。

              經濟危機與戰爭

              王淑龍還記得,1996年的烏克蘭,如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光景,政策比較好,彼時貨幣剛改成格里夫納,也即現在的貨幣。“當時(格里夫納)還挺值錢的,100美元換168格里夫納。”

              但很快王淑龍就經歷烏克蘭第一次經濟危機。開始鞋類批發生意不久,2000年夏天,烏克蘭貨幣開始貶值,美元兌格里夫納從1.68一直漲到5.1,“那一年我們華商虧了不少,我本人也是。”

              2008年,金融危機讓烏克蘭貨幣再一次貶值,美元兌格里夫納一度漲到12,后來停在8,外貿商再次虧損。2019年下半年,烏克蘭遭遇第三次經濟危機,美元兌格里夫納漲到26,外貿商又一次重大虧損。

              格里夫納/美元 來源/investing.com 燃財經截圖

              張國華告訴燃財經,生意好的時候大概是2003年到2006年,彼時利潤能達到30%,而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就開始走下坡路。

              葉少東指出,烏克蘭貨幣一路貶值,華商損失慘重,這幾年生意已經很不好做了。他形容道,當年市場競爭小、經濟形勢好的時候,貨柜一到就被搶完了,50平米的倉庫都放不滿,而現在,1000平米的倉庫都放不下存貨。

              2014年第一次俄烏戰爭,也給華商的生意造成巨大影響。

              王淑龍指出,一開始是克里米亞州,后來發展到東部的盧甘斯克州和頓涅茨克州,“打仗的時候,三個州的客戶是是實實在在過不來,后來他們也不再開超市做零售了。”

              張國華也是相同處境。2014年戰爭后,三個州歸俄羅斯管轄,張國華失去了這些城市的客戶,“有些客戶還欠著我們錢,但一打仗,他們過不來了,也沒辦法找他們去。”

              而此次戰爭更是全面沖擊。王淑龍說,3月中旬,有一個馬里烏波爾的大客戶打電話跟他哭訴,“那邊打得老慘了,他說倉庫被燒了,無法營業,而他還欠我100多萬格里夫納,不知道該怎么辦。我就問他人安全嗎,他說人沒事。我說人沒事就好,一旦戰爭停了,我敖德薩的倉庫還在,我就支持他重新開始。”

              從2020年開始,葉少東的發貨量已經降到從前的1/10,“市場競爭大,東西要好且便宜,貨量還跑不起來,生意是做不下去了。”他說,只求盈利能兜住員工工資,再把老客戶欠的錢收回來,就是目前的打算了。

              而由于烏克蘭貨量跑不起來,葉少東國內的工廠各方面費用吃不消,也于去年關閉了。

              早年,烏克蘭經濟好的時候,王淑龍批發一雙鞋能賺3到5美元,而現在,一雙鞋能賺20格里夫納或者1美元已經很好。“這幾年生意不好做,只能靠量,薄利多銷。3月1號撤僑的時候(美元/格里夫納)匯率還是29,現在打開烏克蘭央行一看,都已經34了……”王淑龍感慨道。

              他說,“接下來哪怕戰爭停了,華商在烏克蘭的生意也是非常難的,大家不是抱著賺多少錢的想法了,而是說倉庫貨物能拋出,收回多少錢,現在就是這么一個心態了。”

              等待和平那天

              2月24日俄烏戰爭開始后,烏克蘭的港口就不再清關了。王淑龍說,他還有三個貨柜在海上漂著,只能聯系物流進行中轉,盡量卸貨,“我身邊知道的麗水華商,有些8個貨柜,有些10個貨柜,都在路上,都是夏天的貨。大家都很頭疼。”

              張國華也有三個貨柜在路上,他準備直接轉運到匈牙利,盡量賣給當地的一些朋友,“虧損點賣掉,不然在路上沒辦法。”

              疫情開始就不再發貨到烏克蘭的葉少東,倒沒有這個擔憂,只是他已經失去對烏克蘭市場的信心。“2014年(烏克蘭)東部打仗,任何東西都開始一年不如一年了,而現在又打仗,可以說是把我們打回解放前了。”葉少東說道。

              回國兩年,即使這次戰爭結束,葉少東也不想再繼續烏克蘭的生意了。“一點意思都沒有了。(烏克蘭)老百姓(行情603883,診股)也沒錢了,經濟起碼三年才能恢復,而人生還有多少‘三年’?”他說,牛仔服裝很快就過季,到時候只能過去甩貨,全部處理掉。

              同樣在國內的杜少甫也暫時不考慮回烏克蘭。

              算起來,從讀書、工作到結婚生子,杜少甫在烏克蘭生活了12年。早年他與學中文、做翻譯的妻子一起創業,針對來烏克蘭的中國商人、游客做信息咨詢等服務。后來經濟下行,他的業務遇到瓶頸,想用抖音來推廣業務,陰差陽錯成為網紅,抖音盈利超過了主業。

              他告訴燃財經,此前抖音接過歐派家居(行情603833,診股)、康師傅礦泉水、恰恰瓜子等很多大品牌的廣告。而最近回國,有家居產品等廣告主來聯系他投放廣告,暫時他可以依靠抖音接廣告賺錢。

              接下來,他的目標是去海南定居。他把情況詳細地分析了一遍,“河北不適合我們常住,涿州地方小,而去北京也不可能,既沒有資格買房,房價也夠不著。兩個小孩,去一線城市,壓力都很大。海南是養老城市,天氣也不冷,還有國際學校,比較合適。”

              杜少甫已經準備將戶口遷去海南,趁著自貿區東風,對于生意或許會有助益。“而且三亞可以直飛基輔,將來疫情或者戰爭結束最容易跟烏克蘭接軌的城市,就是海南。”

              對于未來的打算,王淑龍和張國華還是計劃返回敖德薩。

              王淑龍明白,烏克蘭經濟恢復困難,老百姓條件也不好,想要重新開始并不容易。但他還是有樂觀的心態,想繼續經營事業,“烏克蘭是一個"處女地",這個地方我非常喜歡。在這里,只要你肯努力,就能賺到錢。因為很多行業都是空白的,都可以嘗試去做。”

              他告訴燃財經,這兩年他已經跟一個烏克蘭人開始新的探索,1月底盤下的倉庫也有170多萬美元貨值,“烏克蘭有很多可以從零開始的行業,只是有些領域,華人無法自己做,得跟當地人合作。”只可惜現在,戰事一起,他逃到羅馬尼亞,合伙人逃到德國,“打到解放前了。”

              “我們還是看好烏克蘭的,只要戰爭一停,我們也是有信心,重來都沒關系。哪怕不做鞋了,也可以做其他(行業)。”王淑龍對燃財經如是說。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關鍵詞:

              相關閱讀

              国产亚洲精品激情都市|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 | 在线看亚洲十八禁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国产综合专区 | 亚洲日韩在线视频| 亚洲经典在线观看| 亚洲的天堂av无码|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久久久亚洲AV波多野结衣| 亚洲国产一区国产亚洲| 久久亚洲伊人中字综合精品|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 狠狠色婷婷狠狠狠亚洲综合| 国产精品V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 亚洲色一色噜一噜噜噜| 狠狠亚洲狠狠欧洲2019| 亚洲人成色77777| 亚洲av色影在线| 18亚洲男同志videos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亚洲伊人色一综合网| 亚洲www在线观看| 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偷一|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视频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绿巨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影院在线|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 亚洲日本乱码一区二区在线二产线 |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性线免费观看视频成熟|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5卡6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