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觀點:鹽堿地有救了!中國科學家揭示作物主效耐堿基因
(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3月24日電 (記者趙竹青)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謝旗團隊與中國農業大學于菲菲團隊、華中農業大學歐陽亦聃團隊聯合十家科研單位合作,首次發現農作物耐堿的關鍵基因AT1及其作用機制。相關研究成果24日發表于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雜志。
“10億公頃鹽堿地有救了!”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原所長陳受宜表示,這是一項重大的科學突破,為培育耐堿植物打開了大門。
大田實驗證明,該基因可顯著提升高粱、水稻、小麥、玉米和谷子等作物在鹽堿地的產量,平均增產約20~30%,在改良鹽堿地綜合利用中具有重大應用前景。
聯合國糧農組織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全球超過10億公頃鹽漬化土壤因鹽堿程度過高而不能被有效利用。若能通過科技進步,將這部分土地利用起來,全球糧食產量將有望大幅提升。
據了解,目前,全球關于植物(作物)“耐鹽”機制已有很多研究,但對其“耐堿”機制仍了解較少。對此難題,研究團隊做了大量工作。團隊通過全基因組大數據關聯分析耐鹽堿差異大的高粱資源,發現了主效耐堿基因AT1,該基因與水稻的粒形調控基因GS3同源。首次揭示了作物耐鹽堿的分子機制,并發現AT1的調控機制在主要糧食作物水稻、小麥、玉米及谷子中也高度類似。
該成果得到了《科學》雜志審稿人的高度評價,被稱為是“科學界的重大發現”“農業生產方面的重大突破”。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副所長黃勛表示,該成果是面向我國農業生產的重大需求,從基礎研究著手解決實際問題的典型案例。
(責編:趙竹青、高雷)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鍵詞:
相關閱讀
-
全球觀點:鹽堿地有救了!中國科學家揭...
人民網北京3月24日電(記者趙竹青)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 -
當前滾動:廣東:“三新”動能勁
新華社廣州3月23日電(記者吳濤、洪澤華)傳統企業因先進技術應用和... -
每日視訊:天津:“三力”報春來
新華社天津3月23日電(記者劉元旭、劉惟真)寒盡冰消,候鳥飛還沽上... -
我國將從五方面推動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據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姜琳、索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俞... -
《網信部門行政執法程序規定》明確“一...
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23日公布《網信部門行政執... -
【環球聚看點】新場景、新業態促進新消費
老舊居民小區“變身”文創街區、廢棄廠房改造成音樂餐吧、大型商圈... -
上海浦東:推動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產...
新華社上海3月23日電(記者楊有宗)22日,隨著《上海市浦東新區促進... -
每日短訊:人民幣緣何成為俄羅斯最受歡...
俄羅斯《生意人報》日前援引莫斯科交易所最新數據報道,今年2月,人... -
重點聚焦!氣候變化如何影響水?我們該怎...
據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記者黃垚)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世界... -
商務部:美方應盡早取消全部對華加征關稅
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謝希瑤、索驕)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23日說... -
“三高”近紅外鈣鈦礦LED問世
科技日報合肥3月23日電(記者吳長鋒)23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全球6G技術大會呼吁搭建協同創新橋梁
5G行業應用還在持續深化,全球6G研發已提速,迎來愿景需求形成及關... -
全球熱訊:濟南臨空區“將環境變成了生產...
◎本報記者王延斌通訊員張曉東王夏冰 進入三月份,激光加工市場... -
環球快資訊:打造數字博物館,技術、人...
博物館的從業人員大多來自文博或者歷史專業,但科技公司的人才往往... -
焦點觀察:中消協調查報告:“第三方測...
新華社訊(記者趙文君)中消協3月21日發布的“第三方測評”對消費者... -
銀行本票和匯票的區別是什么?莊票是資...
銀行本票和匯票的區別是什么?1、當事人不同:銀行匯票參與當事人有... -
等額本息還款的計算方式是什么?等額本...
等額本息還款的計算方式是什么?1、等額本息還款的計算方式是:等額... -
什么叫突破布林線中軌?布林中軌相當于...
什么叫突破布林線中軌?1、布林線是一個技術指標,在主圖界面打BOLL... -
交易密碼是什么意思?交易密碼就是支付...
交易密碼是什么意思?1、交易密碼:顧名思義,是為了交易而設的銀行... -
天天快資訊:小孩手指脫皮是什么原因導...
1、腳脫皮、癢的常見原因有以下幾種:一、足癬引起的脫皮、癢,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