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推薦 >

              當前資訊!天鏡萬景永定河(之六)

              2023-04-08 05:49:30    來源:北京青年報

              楚建鋒(教師、雜文家)


              (相關資料圖)

              自金朝建立,中都成為北方的統治中心,永定河的灌溉、航運功能隨之加大,水災也呈直線上升之勢,北京城從遼以前對永定河的依賴、利用,因生態退化、河性改變、水害增加變為以防御為主。所以,永定河的名稱也如水性之變化,從“無定”“清泉河”“桑干”“盧溝”等,到康熙年間成為“永定”。

              民間傳說,當時是仙龜化作了“燕都第一仙山——石景山”,擋住了連年泛濫的洪水,所以,終在康熙年間被制服,使無定之水成永定之河。折服下,順從地為人類所用,永定河就“定了”,也就風調雨順了;也有“大黑龍大鬧無定河”“石景山鎮惡龍”“天河吞水獸”“關老爺揮刀攔洪水”“無定河神龜斗怪龍”;以及于成龍生死不離永定河、曾國藩修河難如愿、左宗棠治水有招、馮玉祥派兵修永定等傳說和典故。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在河上修建了官廳水庫。之后,又在1967年、1973年、1974年、1976年、1983年、1984年等進行了多次治理。2005年6月,永定河綜合治理一期工程完工,2006年啟動永定河綜合治理二期工程,經過治理,永定河目前已成為繼密云水庫后,北京第二個飲用水源。

              滿園春色波光里。1275年(元世祖至元十二年),意大利大旅行家、作家馬可·波羅到達中國,遍游了各地。之后,在其享譽世界的名著《馬可·波羅游記》中,不僅詳細記錄了元代中國的政治事件、物產風俗,還對永定河進行了描寫。書中記載道:“從皇城出發,騎行十多里就到了一條很大很大的河,這河叫永定河,河水川流不息地流向大海。商人利用這條大河運輸商貨,集聚的商貨可多了,河上舟楫往來,帆船如織。最重要是這河上有座美麗的大石橋,長300步,寬逾8步,就是10個人騎著馬并行都沒問題。這橋下有橋拱24個,橋腳25個,可謂佳作。橋兩旁都是精美的大理石欄,還有柱子,每根柱子上都有雕刻精致的石獅子。每隔一步,有一個石樁,形狀都一樣。兩樁之間,是灰色大理石,避免行人不慎落水。橋兩面皆如此,頗為壯觀?!?/p>

              永定河畔茂密而廣闊的森林和草地,史料也多有記載。《山海經》介紹,永定河上游的山地分布著松、柏、漆、棕、桐等茂盛的草木。《水經注·公式?水》云:永定河上游的渾水“夾塘之上,雜樹交蔭”,武周川水“林淵錦鏡,綴目日新”,于延水“水側有桑林,故時人亦謂是水為桑河”。古畫《盧溝運伐圖》描繪的正是元、明時代從永定河上游砍伐林木,順河漂運至盧溝橋,再運往城市的盛景。永定河流域的山名、地名,如松樹嶺、樺榆坡、榆林溝、槐樹溝、楊樹溝、椿樹溝、檀木溝、椴木溝、梨樹臺、桃園、櫻桃溝等等,真實反映了永定河流域歷史上林木分布的廣泛和種類豐富。

              永定河美麗山間地帶的泉水,也堪為一景。明代《帝京景物略》云:“右安門外南十里草橋,方十里,皆泉也。會橋下,伏流十里,道玉河以出,四十里達于潞”,有了泉水的滋潤,養花、種稻、修建園林等盛極一時。清人勵宗萬描繪道:“右安門外,泉源涌出,為草橋根深葉茂,連接豐臺,為近郊養花之所,元人園亭皆在此。”“涼水出鳳泉,玉泉各別路。源出京西南,分流東南注”,這是清乾隆皇帝為涼水河所作的詩。

              “病有四百四十樣,茶通八百八十方”,這是京西大山里對永定河上游山茶的贊美。作為北京最高的山靈山,不但風景優美、植被茂密,而且盛產黃芩茶、野毛尖茶、罐兒茶、棍兒茶、金蓮花茶、野菊花茶、百合花茶等花草山茶。與此同時,“百姓采摘人蜂擁,消食生津競相夸”的龍泉務香百杏,在京西主嶺香飄四溢。還有被譽為“中國玫瑰之鄉”的妙峰山的高山玫瑰,果肉細膩、酸甜適口、風味獨特的“京白梨”,被稱為“神樹”的大片大片掛滿枝頭的核桃樹……

              “十里藕花香不斷,晚風吹過步糧橋”。八百年前,永定河高粱河故道連接運河,使運糧的漕船送進北京城,隨之而來的烤鴨、茉莉花茶等來到了北京,至今都是北京人味蕾中永遠無法忘掉的記憶。

              五彩紛呈文明長。綿綿的永定河從歷史和歲月中走來,化為五彩紛呈的文明景象,在人類發展史上游走、延伸、傳承,留下了諸多文脈記憶。

              歷史悠久水文化。從薊城初立,到戰國燕都、唐幽州城、遼南京城、金中都城,都是在薊城基礎上發展起來,主要水源都是城西的大湖,也就是今蓮花池。蓮花池遺址,為歷史留下了文化記憶。為京城水利史留下重要一筆的金口、金口河,是金、元時期城市大運河命脈引水濟漕的首選。

              北京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引永定河水灌溉的戾陵堰和車廂渠,創造了抵御自然災害的歷史畫卷。始于金代,清代走向高峰的永定河大堤,留下來許多歷史遺跡。始建于金代的盧溝橋,不但留下了“盧溝曉月”,還見證了中華兒女奮進抗爭的“七七事變”。

              關鍵詞:

              相關閱讀

              亚洲an天堂an在线观看| 女bbbbxxxx另类亚洲|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亚洲免费人成视频观看| 亚洲自偷精品视频自拍| 亚洲黄网站wwwwww| 内射干少妇亚洲69XXX|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亚洲AV片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成人满18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曰 |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成熟丰满熟妇高潮XXXXX| 色噜噜噜噜亚洲第一| 亚洲国产V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V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黄色视频|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 久久国产亚洲观看| 亚洲资源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忘忧草|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五页| 苍井空亚洲精品AA片在线播放 |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在线|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亚洲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成人|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社区 |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3D|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123区| 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高清|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