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推薦 >

              一座黃河博物館,承載著不變的民族精神

              2019-12-25 08:17:5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為游客在黃河博物館參觀。霍亞平攝

              圖為黃河博物館外景。資料圖片

              新石器時代的彩陶、隋唐洛陽城復原圖、北宋堤防管理文獻……步入河南鄭州的黃河博物館,仿佛走進一條黃河文化的時光隧道。

              在博物館碑廊處,有一座通高2.86米、寬0.76米的石碑,碑首高浮雕二龍戲珠圖,陰刻楷書“皇清”二字,碑肩淺刻云水圖案,碑身陽面正中陰刻篆書“鄭工合龍處碑”幾個大字。“這就是鎮館之寶,清代鄭工合龍處碑。”一見到黃河博物館館長王建平,他便介紹起這塊碑來。

              此碑有何特殊之處?據歷史記載,1887年,黃河在鄭州下汛十堡(今惠濟區花園口鎮石橋村)決口南泛,由賈魯河入淮,導致15州縣受災,災民約180萬人。光緒皇帝派多人督促整修堤防,均未獲成功。河東河道總督吳大澂接辦后,籌劃有方、措施得當,于1888年12月指揮決口合龍。也正是這次堵決成功,使黃河南流成為歷史、黃河北流成為慣常,為當代黃河下游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在這次工程中,水泥、電話、鐵制軌道運土車等首次得以使用,開近代在黃河上引進新型材料和先進技術之先河,史稱“鄭州大工”,遂立碑紀念。

              “這是‘鄭州大工’的唯一實物證明,是國家一級文物。碑文由清代著名金石學家、古文字學家吳大澂親筆題寫。所以,鄭工合龍處碑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被譽為‘黃河上的三絕碑’。”王建平說。

              但這塊石碑從發現到保護,卻是一波三折。1995年初,博物館派人進行黃河故道水利文物查勘,偶然在惠濟區花園口鎮石橋村西發現了這塊石碑。后來,當地征集碑林石刻,準備將這塊石碑納入其中。當時,黃河大堤還不是標準化堤防,專業設備無法在其上作業,人們只能用鋼絲吊拽石碑,竟意外將石碑拉斷。此后,征集單位不敢再動石碑,只得將它留在原地。

              這一晃就是11年。2016年,黃河博物館再次派人尋找這塊石碑。工作人員根據記載,找到了石碑所在的位置,在高壓水槍的沖刷下,被泥沙掩埋的鄭工合龍處碑終于重見天日。之后,博物館將碑文制作了拓片用于展覽。“我們至今覺得很慶幸。如果不是偶然發現和再次尋找,這件國寶恐怕仍沉睡在泥沙之中。”王建平說。

              除了鄭工合龍處碑,明代潘季馴的《河防一覽圖》也是博物館中的一件重要藏品。王建平介紹說,潘季馴的繪圖包含了當時黃河、淮河、運河及相鄰有關水道的行徑、堤防、閘壩工程,并對歷年河患、地勢、險情及河防重點做了詳細說明。此圖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幅治黃水利工程圖卷,體現了潘季馴“束水攻沙”和“蓄清刷黃”的治河理論,深刻影響了后代的“治黃”思想和實踐。

              不僅如此,黃河博物館內還有埄堠碑、清代黃河下游工程圖、花園口堵口紀念碑等眾多藏品,均有重大價值。

              王建平說,博物館建館50多年來,不斷征集黃河流域古生物化石,黃河水利文物,黃河民俗、歷史圖片、影像資料,先后推出館藏文物標本、黃河美術、書法、攝影、圖書展覽,赴京參加“黃河治理規劃展覽”等,接待觀眾數百萬人次。2012年新館建成后,博物館利用聲光電技術,科學合理布展,增設網上展覽。現在,博物館正在策劃高質量展覽,讓人們在這里更好地感知黃河、認識黃河、探索黃河。

              ■記者手記

              從黃河文化感悟民族精神

              走過黃河博物館6個展廳,看過600多件照片、文獻、文物、雕塑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參觀者在有限的時空中,既可以了解到黃河流域的地理地貌、自然概況,又能夠感受黃河文化的博大精深、豐富燦爛。

              被稱為母親河的黃河述說著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在黃河邊,祖先逐水而居,創造出冶金、青銅器,發明文字,涌現“百家論水”。在博物館里,通過石器、彩陶、碑刻等文物,人們得以穿越時空阻隔,與歷史對話。當人們回溯悠久的黃河文明,也是在回望民族發展的歷程。

              一部艱辛的治黃史,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縮影和體現。面對素來“善決、善淤、善徙”的黃河,改變屢治屢決的局面一直是人們的期待。從大禹治水到東漢王景“寬河行洪”,明朝潘季馴“束水攻沙”,再到民國李儀祉的“上中下游綜合治理”,一直到當代的“上攔下排,兩岸分滯”“維持黃河健康生命”,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一路看下來,可以真切地體會到,黨領導人民創造黃河歲歲安瀾的歷史奇跡是何等壯舉,中華民族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的精神是何等強大。

              浩浩黃河水,滋養著一代代中華兒女,一座黃河博物館,承載著不變的民族精神。黃河,塑造了中華兒女剛毅不屈的鮮明氣質,而我們的拼搏與奮斗,亦將為黃河精神注入新的內涵。

              關鍵詞: 黃河博物館

              相關閱讀

              亚洲图片中文字幕| 99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亚洲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性在线看高清h片| 亚洲 无码 在线 专区|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 午夜亚洲国产成人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片vr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a | 无码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片| 黑人精品videos亚洲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香蕉| 亚洲最新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大bbbbbbbbb|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一线产品二线产品| 国产亚洲一卡2卡3卡4卡新区 | 蜜桃传媒一区二区亚洲AV| 国产亚洲精彩视频| 亚洲人成无码网WWW|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亚洲女同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视频| 亚洲视频手机在线| 亚洲偷自精品三十六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日批日出水久久亚洲精品tv|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 亚洲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亚洲女子高潮不断爆白浆|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8|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噜噜噜| 亚洲午夜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