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公勺應“上位”成餐桌標配 健康意識影響公筷“流行”
3月以來,山東、北京、江蘇、河北、湖南等地相繼出臺分餐制、公筷公勺的地方規范或倡議。夾菜用公筷,拒絕“口水菜”,正在走向更多人的餐桌。
其實,早在非典期間,分餐制、公筷公勺就曾被廣泛呼吁、采用過,可惜疫情過后逐漸被人們放棄。有專家表示,基于傳統文化、飲食習慣、餐飲業運營成本等現實困境,分餐制難以一蹴而就,但可以通過多種措施、規章,對餐飲業和公眾進行分餐制習慣的培養,讓分餐成為日常生活的標配。
同吃一盆菜可能吃出多種疾病
從分餐制到合餐制,闔家享受豐美菜肴“同吃一盆菜”的同時,卻為部分疾病的傳播提供了可乘之機。
1月底,南京一家庭一次聚餐,導致7人先后確診患上新冠肺炎。哈爾濱一家庭9人聚餐,9人均為確診病例。
“除了新冠病毒,可以通過糞口傳播的幽門螺桿菌、甲肝病毒、傷寒桿菌、手足口病,都是潛在危害。”江蘇蘇州市立醫院消化道內科副主任醫師閔寒說,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微需氧的螺旋狀的革蘭陰性細菌,全球約50%的人攜帶。
1983年,澳大利亞學者沃倫和馬歇爾首次在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發現了幽門螺桿菌,它可以長期定植在胃黏膜表面。幽門螺桿菌感染能引起胃部一系列病變,例如胃癌、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成人和兒童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等疾病。
1989年和1993年,學者們又首次從胃炎患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分離并成功培養出幽門螺桿菌。“這意味著幽門螺桿菌也能通過唾液傳播,但并非所有感染幽口螺桿茵的人,都會出現明顯的消化道癥狀,通常僅有少部分感染者可能出現典型的臨床表現。不過,推行分餐制,對于降低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可能有幫助。”閔寒說。
不只堵住感染還有其他健康好處
可以“病從口入”的還有甲肝病毒等細菌和病毒。“甲肝病毒、瘧疾、霍亂、諾如病毒可以隨糞便排出體外,糞便如果污染飲用的水源、食物、蔬菜等,其他人飲用被污染的水或者吃掉被污染的食物,就可以造成傳染。除了食物,糞便也可以污染玩具、生活用具,孩子在接觸這些玩具、生活用具之后,如果手部沒有徹底清潔而接觸、吃下食物,也有可能造成感染。”江蘇省疾控中心食品安全與評價所副所長、主任醫師戴月說,人們如果與患有糞口傳播的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共用餐具、茶杯、牙具等,就有可能通過口進入消化道,而實行分餐制可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
分餐制為人類抵御細菌、病毒構筑健康防線的同時,也會間接帶來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合餐可能不太好控制進食的量,每餐吃得多,能量攝入過多,易引起超重肥胖,超重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戴月說。
閔寒認為,“圍桌合餐時,可選擇的食物很多,有的人可能會挑食,例如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增加腎臟負擔;海鮮吃得多,可能有患痛風的隱患,但分餐制有利于控制食量,便于營養均衡攝入。”
健康意識影響公筷“流行”
每當一次流行性傳染病暴發,分餐制都會被大力倡導。非典之后,使用公勺公筷的呼吁曾一度流行,但非典疫情的遠去,也逐漸帶走了人們的熱情。
呂書紅、田本淳、楊廷中曾于2008年發表的《非典期間與非典后期居民相關健康行為比較》一文指出,非典期間,在外出就餐的人群中, 總是和較多使用公筷者為12.1%和24.8%, 2006年則分別下降至11.2%和22.7%。
戴月分析,分餐制對于講究色香味俱全的中式餐飲來說,菜肴的擺放可能不如圍桌合餐精致,而主客之間少了夾菜的寒暄,也被認為會影響聚餐的氛圍。
“其實分餐制推廣了很長時間,但不少人認為,居家分餐會增加隔閡感。而一些餐飲企業認為實行分餐制增加了人力成本,也需要占用更多的碗盤、筷勺,餐具成本提高,所以推廣一直存在困難。”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執行會長于學榮說,目前,江蘇39.1萬戶餐飲服務單位,推行分餐制的不到10%。
專家們表示,健康意識不足也是影響分餐制落實的重要原因。據新華網對近2萬名網友的問卷調查顯示,四成網友贊成分餐制推廣,而三成網友則表示反對。從整個社會來看,只有少數人有分餐意識,想分餐或使用公筷的人反而常常讓人覺得“另類”。
不過,這次新冠疫情讓人們開始反思很多日常習慣,用餐成為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而近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全國愛衛辦副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更是明確表示,下一步將總結一些地方推廣分餐制的經驗,將好的做法形成制度,進行推廣。
多種標準將加速分餐制改革
專家們認為,長久以來的飲食傳統也許可以從餐飲企業的供給側改革嘗試突破。近日,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制定了《“位上菜”制作規范》,目前正在征求意見。“所謂‘位上菜’,就是按位上菜、一人一份。消費者可一次嘗試更多品種的菜,餐飲企業也可以精準把握食量、避免浪費,更重要的是衛生,有益身體健康。標準對‘位上菜’的溫度、原料、重量進行標準化規定,便于操作、避免交叉感染,規避食品安全隱患。”于學榮說。
而推廣使用公筷公勺也正在納入飯店的日常管理環節。3月8日,江蘇泰州發布《公勺公筷使用規范》地方標準,這是全國首個出臺的地方性公勺公筷使用標準。
3月9日,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山東省旅游飯店協會聯合向全省旅游飯店、住宿和餐飲行業發出倡議,在全省旅游飯店(餐飲)行業推廣實行“分餐制、公勺公筷雙筷制”。
3月16日,山東省還率先在國內推出《餐飲業分餐制設計實施指南》《餐飲提供者無接觸供餐實施指南》,提出了“分餐位上”“分餐公勺”和“分餐自取”三種模式,為推廣分餐制提供了很好的實踐。此外,北京、上海、河北、湖南等地也明確倡議使用公筷公勺。
“對不同的企業、場景可以嘗試不同的分餐制,例如大型、高檔次的餐飲企業,可以推行‘位上菜’;中小型餐飲企業,可以嘗試多用公筷公勺;居家用餐,家庭成員可以使用固定碗筷,在保護自己的同時,也愛護他人。”戴月說。
相關鏈接
中國分餐歷史遠超會食歷史
中國傳統的日常飲食方式,經歷了從分餐到會食的漫長過程,且分餐的歷史時間遠超會食的歷史時間。最早的史前氏族文化階段,食物是共同所有,食物加工后,按照人數平分,然后各自進餐,這是最原始的分食制。
到了商周時期,中國人開始席地而坐,憑俎案而食,人各一份,分食制成為非常厚重的一種飲食傳統。歷史典籍中,有關分餐制的記載俯拾即是。《史記·項羽本記》中描寫的“鴻門宴”,表明當時實行的就是分餐制。在宴會上,項王、項伯東向坐,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這5人便是一人一案。
魏晉南北朝,少數民族與漢族的文化逐漸融合,也帶來了飲食風俗的變化,最為典型的是這一時期出現了高足坐具,這促使大家開始同桌而食。
隋唐時期,飲食文化受少數民族影響更甚。到了武周中期后,國家空前繁榮,達到鼎盛,此時分餐與會食并存,會食成為主流。不過,在這段時期,用餐方式仍有過渡期多元化特征。
到宋代時,具有現代意義的會食出現在餐廳里和飯館里。到明清時期,會食制就完全成熟流行了。(金 鳳)
相關閱讀
-
《和平精英》的開放世界 全局開放商業想象
未來30年,元宇宙將是中國的支柱產業,至少有12億人可以成為元宇宙... -
如何打破銀行場景金融轉型焦慮 百融云...
身處數字經濟時代,用戶對于千人千面、實時響應、場景化的訴求日益... -
泰隆銀行突破柜臺窗口式政務服務定式思...
日前,紹興市柯橋區外貿共享客廳在泰隆銀行紹興分行揭牌成立,在全... -
世界快資訊丨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加快 投...
相關閱讀:消費市場逐步恢復新型消費增勢良好政策措施加力顯效工業... -
四部門:部署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
人民網北京10月27日電(記者孫博洋)記者從市場監管總局了解到,日... -
臺州銀行投向小微企業與“三農”客戶的...
臺州銀行溫州分行成立12年來,與小微企業和三農交貼心的朋友,累計... -
精彩看點:智通A股融資融券統計|10月27日
智通A股融資融券統計|10月27日 -
進出口銀行浙江省分行:21.5億元紅獅印...
由進出口銀行浙江省分行牽頭的等值21 5億元人民幣紅獅印尼東加銀團... -
浙商銀行投放人行設備更新改造再貸款清...
近期,浙商銀行落實設備更新改造再貸款和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的相... -
紹興市成立科學家研究中心 打造弘揚科...
日前,紹興市科學家精神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儀式在紹興文理學院舉行。... -
浙江省科協科普部組織浙江農林大學5位博...
日前,浙江省科協科普部組織浙江農林大學5位博士科技志愿者,響應智... -
鹿城區科協持續舉辦項目路演活動 吸引...
近日,為加速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創新... -
孫宇晨2022釜山區塊鏈周演講:區塊鏈是...
據韓國媒體全球經濟新聞10月27日報道,波場TRON創始人孫宇晨線上出... -
世界即時看!挺進深地挖掘油氣潛能(新知)
【現象】今年6月,西南油氣田雙魚001—H6井鉆井深度達9010米,創造... -
三季度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核心閱讀 人社部日前發布的三季度就業數據顯示:就業形勢總體穩... -
為村民鋪就“幸福路”(新視點)
金秋時節,來到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彭城鎮藺家莊村,桃園里的桃子... -
天天熱點評!智通A股北上資金統計|10月27日
智通A股北上資金統計|10月27日 -
智通A股龍虎榜統計|10月27日
智通A股龍虎榜統計|10月27日 -
天天資訊:EV晨報 | 集度ROBO-01探月...
集度ROBO-01探月限定版售價39 98萬元;小鵬G9開啟交付;智己L7交付... -
環球熱訊:比亞迪坐不住了?全新漢EV低配...
工信部申報目錄中出現了一款比亞迪漢EV車型低配車型,漢EV價格門檻...